我国服饰面料简史-夏商周
衣、食、住、行是人们生活的四大要素,衣占有重要地位,因为人的一生不能离开纺织品。自古以来,除了裘、革之外,几乎所有的衣料都是纺织品。在人们的生活领域里,纺织品用途甚广,除了供御寒遮体的衣着之外,也供观赏、包装等用。在现代,还用于家庭装饰、工农业生产、医疗、国防等方面。
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,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。纺织业在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早在原始社会,人们已经开始采集野生的葛、麻、蚕丝等,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,搓、绩、编、织成粗陋的衣服,用以取代遮体的草叶和兽皮。在原始社会后期,随着农、牧业的发展,人们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、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,并且利用了较多的简单纺织工具,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。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,并施以色彩。
夏代后期直到春秋战国时期,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。纺织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、纺车、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。有一部分纺织生产者逐渐专业化,手艺日益精湛,缫、纺、织、染工艺逐步配套,而且产品的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。
商、周两代,丝织技术发展迅速。到了春秋战国时,丝织品已经十分精美,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,使丝织品成为高贵的衣料,其品种已有绡(采用桑蚕丝为原料,以平纹或变化平纹织成的轻薄透明的丝织物)、纱(全部或部分采用由经纱扭绞形成均匀分布孔眼的纱组织的丝织物)、纺(质地轻薄坚韧、表面细洁的平纹丝织物,又称纺绸)、縠(古称,指质地轻薄纤细透亮、表面起绉纹的平纹丝织物。
《周礼》疏记载“轻者为纱,绉者为縠”)、缟(古称本色精细生坯织物为缟。据《汉书》颜师古注解释,缟就是本色的缯。清代任大椿所著《释缯》中有:“熟帛曰练,生帛曰缟”)、纨(古称精细有光、单色丝织物为纨。据《释名》解释,纨就是焕然有光泽的意思。《说文》记载“纨,素也”)、罗(全部或部分采用条形绞经罗组织的丝织物)、绮(古称平纹地、起斜纹花的单色丝织物为绮。据《说文》解释,绮就是有花纹的缯)、锦(中国传统高级多彩提花丝织物。
古代有“织采为文”“其价如金”之说)等,有的还加上刺绣。西周初期,已能生产精细彩色的毛织品。在这些纺织品中,锦和绣已经达到非常精美的程度,从此,“锦绣”便成为美好事物的形容词。
相关标签:面料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