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链的起源及使用注意事项
拉链又称拉锁,是由两条能互为啮合的柔性牙链带及其可使重复进行拉开、拉合的拉头等部件组成的连接件。常用的拉链有尼龙拉链、金属拉链和注塑拉链三种,其中尼龙拉链的用途最为广泛,是服装、鞋、帽、睡袋以及各类包、夹、箱子等物品上作扣合用的辅料。
拉链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大发明之一。它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事。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,人们试图通过带、钩和环的方法来取代纽扣和蝴蝶结,于是开始进行拉链开发的试验。1891年,美国工程师W.L.贾德森(科威特人)发明了拉链,并获得了专利,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。1912年,贾德森公司的雇员森德巴克对其进行了改进,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,这样,齿牙才能一一对应咬合,既不易卡住,也不易脱节裂开,并正式取名为拉链(zipper)。1913年,瑞典人桑巴克对其又进行了改进,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实用商品。
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用。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,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,用来代替服装上的纽扣。
我国的拉链生产是在1930年由日本传到上海的。当时,在上海城内的侯家路,王和兴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拉链厂,后来,吴祥鑫又开办了一家拉链厂,1933年创办了上海三星(即华光)拉链厂。至1949年,中国共有中小型拉链企业20余家,但设备都很简陋,主要靠手工操作。1958年,上海三星拉链厂引进了德国制造的自动排米机,并进行了技术改进,实现了中国拉链行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。
拉链结构图如图所示,由链牙、布带、拉头(包括拉片、拉头本体、帽盖)、上止、下止、插管、插座等部分组成。
拉链作为服装的重要辅料之一,已从过去单纯的实用品转变成为服装装饰品。全球有90%的服装设计师在注重拉链功能性的同时,更加注重拉链的时尚性,使其为服装设计服务。
根据服装的款式选择拉链。除了要满足服装使用中的强力要求以及服装对辅料的兼容要求以外,还必须根据穿着者的消费层次、服装使用的不同部位来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拉链。
例如,上衣的门襟处就应选用开尾拉链,而上衣较长需要考虑到穿着者下蹲则可选用双开尾拉链。一般而言,在衣裤的口袋、裤子门襟、女连衣裙等部位应选用闭尾拉链。有些时髦装需要正反两面都可以穿,则门襟上可选用回转式拉头、单头双片拉头及双头双片拉头的开尾拉链。女式裤及裙子面料较薄,同时考虑时尚和流行元素,则可选用隐形拉链或双骨拉链,特别是带蕾丝带的隐形拉链。在裤子的门襟上也可采用反装拉头的尼龙闭尾拉链,可起到类似隐形拉链的作用。
拉链在使用时应注意三点:一是要正确地选用拉链,因为拉链的种类和品种很多,只有选择合适的拉链才能为服装增加光彩;二是要正确地检验拉链,由于拉链关系到服装的功能性,只有合格的拉链才能保证达到服装设计的要求;三是要正确地使用拉链,这涉及拉链的安装、保护和使用问题。
相关标签:服装辅料知识